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

當政治進入校園 I:中山學生的投票行為

  2016年初的總統大選是一場充滿話題,但毫不意外的一場選舉。充滿話題的原因在於國民黨遭遇史無前例的大敗;而毫不意外的理由則是除了幾席選情膠著的立委,藍綠之間沒有太大的競爭張力,綠營大勝似乎早已是預料之內的事情。


  然而每次選舉的過程中,卻甚少討論到大學生(或首投族)的投票行為;有鑑於電話民調難以調查到這群在外租屋、住學校宿舍的學生,本次中山大學基本調查便加入學生投票為主的重點題組。接下來將刊登兩篇關於學生投票的文章,分別是這篇〈當政治進入校園I:中山學生的投票行為〉與下篇〈當政治進入校園II:第三勢力在校園〉。

一、大學生總統投誰?


 資料來源:2016中山大學基本調查、中央選舉委員會

  此次總統大選的投票如圖一,首先看到長條圖最右邊的「中山整體」與「台灣」,中山學生有近8成都投給了蔡英文,幾乎比台灣社會要高出20%;而中山學生投宋楚瑜與朱立倫分別僅有7.8%13.9%,大約僅台灣社會的一半,差異十分懸殊。


  再來看到中山大學六的學院的投票分佈。其中社科院投給蔡英文的比率最高,管院投給蔡英文的比率最低;其餘學院大致相同。這或許是近幾年來與社會運動蓬勃發展有關,尤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更容易受到影響,對國民黨(前執政黨)的不滿更強烈。

二、不分區立委政黨票投哪個黨?



資料來源:2016中山大學基本調查

  圖二是不分區立委政黨票的調查結果,可以看到18個政黨之中民進黨、國民黨、時代力量、綠社盟的得票率是較高且有過5%門檻的,因此稍後政黨票的統計分析僅針對這四個政黨(以下簡稱中山四大黨)。


 資料來源:2016中山大學基本調查、中央選舉委員會

  圖三是中山與台灣在政黨票上的比較,相較於台灣社會中山大學呈現完全不同的樣貌。實際上連5%門檻都沒跨過的綠社盟,卻在中山大學成為第一大黨,得票率足足是台灣社會11倍高,而時代力量也有21%的得票率,反倒是國民兩黨的得票率都只有台灣社會的一半。

 圖片來源:郭勵製作與提供

  若把有跨過5%門檻的四大黨轉換立委席次,將如圖四,被稱為第三勢力的綠社盟與時代力量共拿下19/34的不分區立委,看來在中山校園內,第三勢力反而成了主流的勢力。

 資料來源:2016中山大學基本調查

  而各學院的政黨票分佈如圖五[註1],可發現綠社盟在社科院的得票率最高。這現象或許反應了綠社盟主打的左派政策與多元價值,較符合社科院的學科觀點。(在社科院中,中社會系約81%投給綠社盟,佔整體社科院56%);然而綠社盟得票率第二高的海院,就較難與學科觀點進行連結。此外同為第三勢力的時代力量,在各學院的得票率不致相差太大,僅文院稍微較高。最後,民進黨在理、工院的得票率較高;而國民黨則在工、海、管院才有較高的得票率。


三、為什麼沒去投票?


  過去選舉年輕人常常是投票率最低的一群,但中山學生在這次大選中,除了展現不同的投票趨勢外,連投票率也異於社會的想像。此次總統大選投票率僅66.3%,而中山學生卻有73.5%

  另外還考量到總統大學正好在期末考隔一天,許多距離較遠的學生可能無法去投票,若把是否有去投票與學生離家的距離[註2]繪製成盒狀圖,結果如圖六。

資料來源:2016中山大學基本調查

  可以看到有沒有去投票與回家距離確實有很大的關係,確實有一群人因為投票日期的影響讓他們無法去投票。


  然而這群沒有去投票的人又可以再細分成「真正政治冷感」與「受限距離而未投票」的兩群人,透過基本調查中的問題「假如投票日延後一週,您會不會去投票?」,我們能夠看到這兩種人的分佈比例,分配如圖七;並且再把這兩群人跟他們的回家距離做出盒狀圖,如圖八。

 資料來源:2016 山大學基本調查



資料來源:2016中山大學基本調查

  可以發現這群近七成「延後一個禮拜會去投票的人家裡幾乎距離中山250  ~400公里,投票日就在期末考隔天,回家距離確實成為一大阻礙。若是將投票日延後一個禮拜,這群人也真的有去投票,那中山大學的投票率大概將超過九成,這會是非常驚人的投票率。

  而另一群還是不會去投票的人,回家距離則平均散佈在0~500公里之間,可見他們很可能真的是「政治冷感」或是「對此次選舉沒興趣」。

  看來差這一個禮拜,差得可真多。

四、結論


  中山學生在總統票與政黨票,都與台灣社會有相當不同的選擇。在中山有近八成的學生都選擇投給了民進黨,僅有約14%學生支持國民黨;而實際加總連10%票都沒拿到的第三勢力(時代力量與綠社盟),卻拿了49%的政黨票、包下過半的不分區立委席次;另外此次選舉在期末考後,阻礙了部分家鄉較遠的學生回家投票,若是投票日延後,中山可能有九成的驚人投票率。

  這些現象當然可能如外界所說,學生未出社會,容易做出更激進、較不實際的選擇,但這種講法點出了「大學校園」這個特別的時間與空間,會產生特別不同的政治意識型態,而使得校園內外好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。

  然而現在這群近半投第三勢力的年輕學生,若是出社會後依然維持相同的政治選擇,很快地五年後、十年後,台灣的政治生態將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。

  下篇預告:49%的學生投第三勢力真是太驚人了!他們背後有什麼樣特別的背景因素,使他們轉向支持新興的政治勢力呢?下篇《當政治進入校園II:第三勢力在校園》,將對於投給第三勢力的學生有一些簡單的分析,下週敬請期待。


(撰文者:張育誠)

註1:由於有投票的人僅佔總樣本7成,又扣除沒過5%的政黨,再分成6個學院可能會產生很大的標準誤(統計的誤差),因此圖四中的比例參考就好,僅需注意特別少或特別突出的線條。

註2:離家距離算法為學生居住縣市與高雄的鐵道路徑長,其中台北、新北視為相同距離,離島一律視為最遠距離500k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