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

誰支持轉型正義?


  1947年發生的228事件,以及後來的白色恐怖,可以說是近代台灣史上重大的悲劇。蔡英文總統曾在228事件70週年中樞紀念儀式說道:「沒真相,該過去的永遠都不會過去。」意旨除非解密、公開檔案,並釐清事件原委,才能真正脫離威權的包袱,進入民主的社會。
  然而,即使去年底已於立法院三讀通過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》,還是有人會認為威權時期的是非功過,留給時間與歷史去評斷就好,大家應該「向前看」、應該「拚經濟」,甚至將提倡轉型正義視為民進黨捏造的,以作為對國民黨的政治鬥爭。
  面對如此兩極的看法,此篇文章想藉由2018中山大學基本調查的問題「有人說:『二二八、白色恐怖都是過去的事情了。臺灣社會應該向前看,不要再爭論過去的事情』請問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?」,探討中山學生對於轉型正義的態度,可能可以什麼樣的分類劃分,達到理解支持/反對轉型正義的人具有何種特徵。



(資料來源:2018中山大學基本調查)

  圖一是中山學生對於「二二八是過去的事情,台灣社會應該向前看」此說法的同意程度分布。可以發現,雖然極端立場的人不多,約七成以上的學生回答同意/不同意,不過由此圖也能夠得知,大學生希望釐清事件來達成轉型正義,或遺忘紛爭以面對未來的雙方想法嚴重分歧,同意與非常同意、不同意與非常不同意各佔五成。
  在對轉型正義看法勢均力敵的情況之下,實際的態度不太可能均勻分布在學生中,也許具有類似背景資料的學生,對於轉型正義有著差不多的支持程度。以下將以「族群」、「學院」進行簡單的分析。

一、族群



  在過去,台灣的政府高層主要多為外省人把持,閩南、客家等本省人少有掌握權力的機會。外省人壟斷權位,也造成族群間對立,這不僅是二二八事件的起因,也是其後續重大的影響,省籍與族群因而成為某些政治議題立場差異的因素。
  圖二裡,筆者以2013台灣社會變遷調查第54a題「請問您覺得下列這些歷史事件是不是很重要,要讓下一代永遠記得?a二二八事件」和其族群交叉呈現,如果將重要與非常重要合併計算,可以發現整體來說,台灣閩南人(71.8%)認為二二八重要的比例,高於台灣外省人(54.1%)近二成,表示省籍的差異真的影響了對於二二八事件的看法,且維持至今。那麼,現在的大學生,會不會還是承襲著長輩的歷史記憶,作為衡量政治議題的立場?


  以圖三來說,大學生對於二二八的看法,已脫離了自己本身族群在台灣社會主流的態度,甚至很明顯地:並不會因為是外省人或閩南、客家人的小孩,回答的分布相較於其他而有很大的差異,反倒和整體情況差不多,不像圖二般分歧明確。
  族群於過往原本被視為是政治議題立場差別的因素之一,然而到了現為大學生的這個世代,其作用已不再如從前明顯。在省籍與族群逐漸式微的情況之下,還能依據什麼類別以解釋立場差異?

二、學院


  大學裡的不同學院與科系,承襲自高中類組的分流,不僅必修的架構差異極大,也很少有辦法跨越理工、文社的分野,修習非本科專業領域的知識,進而達到跨學科的思考方式。因此筆者猜測,對於二二八事件等轉型正義的理解,可能與不同院系的區隔有關。更直接地說,相較於理、工、海等學院,文、社、管更容易因接觸到的人、修習的課程等差異,認為二二八不應該只是過去的事,必須正視才能解決問題。


  由圖四可以得知,各學院之間的同意程度的確有差異。將不同意與非常不同意合併來看,文、管、社科院相較於理、工、海院的學生,確實都較不同意二二八、白色恐怖只是過去的事情,尤其差異最大的文院(66.7%)與理院(35.8%),合併後的不同意差距更達到30.9%,只是目前還無法明確了解「學院」差異到底是如何影響。
  參照圖三、圖四的結果,我們發現了族群對政治議題立場的作用,在現為大學生的年輕世代,已不如老一輩地明顯。取而代之的是經由不同學院潛移默化的後天影響,也許能夠說不論原生家庭的省籍為何,往後的社會化途徑差異,才是形塑政治議題立場的因素。

三、民主支持度




  最後,我們來檢視對民主的態度與轉型正義看法的關係。過去的討論裡,民主態度似乎總是和轉型正義有不證自明的關聯,好像只要支持民主,就會認為轉型正義是民主的必經之路,因此也覺得轉型正義重要。但這方面都沒有經過檢驗,確認兩者實際的相關程度。
  在圖五裡,筆者將2018中山基本調查的問題:
有人說:『臺灣就是太民主了,才會這麼亂。』請問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?」與「有人說:『民主不能當飯吃,應該先拼經濟。』請問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?」的答案加總,原本選項各為1非常同意~4非常不同意,合併後變成2到8分的民主態度指標。另外,把「二二八只是過去的事」的選項整理成只有「同意與不同意」,進而做交叉分析。
  從圖五可以很明顯地發現,隨著民主態度分數的提升,有越高比例的人不認為二二八、白色恐怖等事情只是過去的事(分數8的人有84%不同意),表示支持民主與轉型正義之間有一定強度的關聯性。也許對於民主態度較正向、希望社會提升民主程度的人,因其支持民主的信念較強,不受社會現實條件所影響,也更認為轉型正義是民主社會的重要先決條件之一,只有好好處理過往的爭議,才能達到真正的民主。


四、結論


  轉型正義對某些人來說很重要,但對某一些人來說又不然,這兩群人可能是由於什麼因素而彼此立場不同呢?從此篇文章,能夠分別了解族群、學院差異與民主支持度所顯現於轉型正義看法的不同。
  首先,雖然從台灣整體來看,族群對於二二八事件的看法有些差異,台灣的外省人相較於閩南人更不認為二二八事件重要。不過將範圍拉回現今的大學生,其實可以發現族群已發揮不了很大的影響。
  其次,文社學院相對於理工學院,更不同意二二八只是過去的事。
  最後,從這次的分析,的確驗證了假如對民主態度越正向,就越認為轉型正義是重要的事。




撰文者:李元文
製圖者:王瑋潔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